20万级纯电轿车, 领克Z10和小鹏P7+安全做工有啥区别?

  • 2025-07-09 04:47:29
  • 174

最近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:20 万级纯电轿车正在经历 "配置安全内卷",车企不再单纯拼屏幕数量,而是比拼毫米波雷达数量;不再只晒加速成绩,而是晒高速碰撞后的车门开启力。在这种内卷中,领克 Z10 和小鹏 P7 + 被多次点名,前者的全域安全架构、后者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,成了各自的差异化卖点。这些听起来专业的术语,落到用户体验上到底意味着什么?

领克Z10在安全防护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。其前防撞梁采用铝合金材质打造,配合独特的"目"字形结构设计,中央部位以"欧米伽"造型强化吸能效果。测试数据显示,防撞梁后方铝板厚度达到4.4毫米,防撞梁宽度为146厘米,车头覆盖比例达76.84%,在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方面表现优异。此外,领克Z10在保险杠与防撞梁之间特别设置了行人保护泡沫,这一设计在低速碰撞中能有效缓冲对行人的冲击,进一步提升道路安全系数。车身侧面的Shotgun结构从A柱延伸至车体下方,通过上下加强件与纵梁形成稳固连接,这种设计在侧面碰撞中能显著降低乘员舱变形风险。

相比之下,小鹏P7+的前防撞梁虽同样采用铝合金材质,但因需避让大灯布局,其"日"字形结构在局部区域被削弱。测试数据显示,防撞梁后方铝板厚度为3.07毫米,防撞梁宽度125厘米,车头覆盖比例为65.79%,在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方面略逊于领克Z10。更需注意的是,小鹏P7+未配备行人保护泡沫,且车身侧面结构相对薄弱,关键部件在碰撞中可能面临更大冲击。其Shotgun结构仅以支架形式存在,车身刚性表现与领克存在明显差距。

底盘系统方面,领克Z10采用了全铝合金双球节双叉臂前悬架,并搭载空气弹簧与主动避震阀,这种组合在提升操控稳定性的同时,还能根据路况实时调节悬架硬度。前后副车架均采用铝合金全框式结构,既保证了轻量化需求,又在碰撞时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。底盘护板实现全覆盖设计,不仅有效保护电池组与传动系统,还通过平整化设计优化了空气动力学表现。前后电机均包裹了厚实的隔音棉与发泡材料,有效降低了行驶中的噪音传递。

小鹏P7+的底盘设计则更注重成本控制。其前悬架上叉臂采用冲压钢板材质,后悬架未配备空气悬架系统,整体调校偏向舒适性。前后副车架采用钢板焊接全框式结构,虽然在刚性表现上尚可,但相比铝合金材质在轻量化与维修成本方面处于劣势。底盘护板以塑料材质为主,主要起到防尘与导流作用,对底盘部件的保护力度有限。

车内健康安全方面,领克Z10通过严格选材展现了对用户健康的重视。地板填充物采用原生发泡材质,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为0.065毫克/立方米,座椅与顶棚的甲醛释放量分别为0.030和0.037毫克/立方米,车内空气TVOC释放量控制在0.49毫克/立方米。这些数据均优于国家标准,尤其适合有老人或儿童的家庭用户。小鹏P7+在健康安全方面表现中规中矩,地板甲醛释放量达到0.126毫克/立方米,虽未超标但数值较高,座椅与顶棚的甲醛释放量分别为0.017和0.026毫克/立方米,车内空气TVOC释放量为0.65毫克/立方米。对于敏感人群,建议购车后进行充分通风或加装净化设备。

领克Z10与小鹏P7+作为20万级纯电轿车市场的焦点车型,为消费者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选择。领克Z10凭借扎实的安全设计和精细的制造工艺,为驾乘人员构筑起可靠的安全屏障;小鹏P7+则通过丰富的科技配置与个性化功能,精准契合用户对智能化出行的多元需求。在电动化浪潮席卷市场的当下,这两款车均展现出值得关注的产品竞争力。